国庆档,电影《长津湖》热播。“我爱亲人和祖国 / 更爱我的荣誉 /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/ 冰雪啊,我决不屈服于你 / 哪怕是冻死,我也要高傲的(地)耸立在我的阵地上……”这是长津湖战役中一名志愿军战士牺牲前留下的绝笔信。这名志愿军战士叫宋阿毛,服役于志愿军第9兵团20军59师177团6连。该连队和180团2连还有27军80师242团5连都成建制地冻死在了阵地上。这就是新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“冰雕连”。
其实关于长津湖战役的电影不止这一部,这边简单介绍3部关于长津湖的电影。
1、《长津湖》
电影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,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。讲述了发生在71年前的冬天,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义无反顾赴朝作战,他们以凭借超乎寻常的战术设计与过人的意志,与武装到牙齿的海陆空全方位美军展开殊死对决。:在极寒严酷环境下,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一路追击,奋勇杀敌,扭转了战场态势,打出了军威国威。
1950年,朝鲜战争爆发。志愿军20军属于先期入朝部队。由于动员时间紧迫,后勤保障出现极大困难,只配发了华东地区穿着的夹衣和夏季军装。
1950年11月,长津湖战役打响,59师177团2营6连奉命固守“死鹰岭”高地,这是美军撤退的必经之路。长津湖地区海拔1000至2000米之间,彼时恰好是50年不遇的严冬,夜间最低温度可达到摄氏零下40度。
然而“死鹰岭”阻击战的第二天,奇怪的一幕出现了,六连防守的阵地上没有开火,敌人于死鹰岭下顺利南逃。兄弟部队派人到阵地上查看情况,他看到六连阵地上战士们有的手持步枪,机枪,面对着他们防守的山口,有的举着手榴弹随时准备投出,但是一个一个无声无息,此时的他们经过一夜的严寒已经全部被冻死在阵地上,成了一个个的冰雕。
战役结束后,毛泽东曾致电志愿军总部并第九兵团:“九兵团因气候寒冷、给养缺乏及战斗激烈,减员达四万人之多,中央对此极为怀念”。
一位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美军陆战一师的军官曾说:“他们穿着单薄的军衣,端着老旧的步枪,冒着严寒和陆战队的猛烈炮火源源不断而来,其视死如归的精神令陆战队员们肃然起敬!”
70年后再回头,长津湖战役的牺牲是惨烈的,但也意义非凡。英国战略学家罗伯特·奥内尔博士评价道: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。如果中国人没有于1950年11月在清长战场(指清川江、长津湖战场)稳执牛耳,此后的世界历史进程就一定不一样。
如今,在长津湖畔的烈士陵园里,安葬着9867名9兵团英烈。正是他们无可比拟的坚忍和勇气,为十几亿人赢来了70年的和平。
2、中国电影纪录片:《冰血长津湖》
简介:《冰血长津湖》是由颜品、付勇执导,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纪录片 ,2011年出品。长津湖之战为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东部战线,该片获得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。
简评:纪录片通过这场规模宏大的战役,真实、客观地再现了当年志愿军抗美援朝的战争史实。影片以志愿军老战士的追忆和描述为表现主体,结合人物采访、影像资料展示等方式,从平实朴素的角度再现了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将士历经艰难险阻、突破生死绝境的感人壮举。这些志愿军老战士是战争的亲历者、见证者,也是一部部写满爱国主义的“教科书”。纪录片拍摄时,他们的年龄大多在百岁左右,有的人已经躺在病床上,连说话都较为吃力,一些故事只能由他们的儿女代为讲述,但当他们用颤巍巍的右手敬军礼时,每一位观众都能够感受到他们身上涌动的爱国热血。遗憾的是,由于是纪录片,《冰血长津湖》未能在电影院线上映,很多观众根本就没听说过这部片子。央视电视频道曾在中美贸易战时特意播出过这部片子的,但看到的人也不太多。
3、美国电影中的《长津湖战役》
简介:同样是以长津湖战役为内容的电影,拍摄于2016年。美国海军陆战队经过艰苦战斗,终于和主力一起冲出包围圈。但电影结合对20多名战役老兵的采访,以败战视角讲述了这场史诗般的冲突。
简评:纪录片长达两个小时,详细回顾了两周左右的战斗,尤其是下碣隅里战斗,以及搭桥逃生,对这场战役的进程进行了忠实的记录,还原了当时的惨烈景